转载共享:新基建下新变革、新机遇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我国拉开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牵引的新基建大幕。 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共同发力 一、新基建意味着新内容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新基建的领域与内容,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发展的范畴。 二、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关系 新基建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与传统基建既有区别又互为表里,相依相存。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区别主要有四点。 一是目标不同。 新基建的目标是为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支持创新、绿色环保和消费升级,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是投资方式不同。 传统基建往往是政府投资,而新基建则是市场化投资。新基建科技含量高、投资大、专业性强,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需要调动社会资源参与。 三是项目形态不同。 不同于传统基建的明显物理形态,新基建应用最新的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其技术形态要远胜于物理形态。 四是领域不同。 新基建的建设领域涉及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这些领域明显区别于传统的“铁公基”。 三、新基建的意义 从近期来看,新基建是克服疫情影响,拓展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传统基建项目趋于饱和,边际效用递减明显,新基建是消费与投资的理想结合点。 从中期来看,新基建注重供给侧改革,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可以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长远来看,新基建可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补上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与漏洞,强化中国经济安全之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之韧,有利于我国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四、新基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当前,在新基建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部分领域处于领先,比如5G、特高压、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在国内,新基建目前规模依然有限,但发展空间巨大。未来8年国内5G投资总额将达1.5万亿,仅2020年基站建设量有望超过55万个。国家能源局在2018年规划了12条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年内开工7条。城市轨道交通2020年通车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我国充电桩建设和服务市场空间将达千亿。人工智能领域,预计今年市场增速将达45%,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工业互联网与5G融合将是重点,5G+工业互联网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五、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共同发力是必然 强调新基建并不意味着忽视传统基建,二者需要齐头并进共同发力。 首先,新基建不能脱离传统基建而独立存在。 很多新基建是在传统基建基础上建设的,例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必须有传统基建项目作为载体。 其次,我国传统基建仍然有短板,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区域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就传统的基础设施而言,我国交通、能源、通讯、水利、房建等还有发展空间,教育、医疗、文化等提升空间巨大。 再次,部分新基建项目是对传统基建的改造升级。 传统“铁公基”依然会继续建设,只是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共同构成了我国基础设施网络系统。 最后,新基建重点是促创新、调结构。 发展新基建,就是发展创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基建意味着变革和机遇 新基建对于各个行业和企业来说,变革与机遇并存。以5G、特高压、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的快速发展,将带动通讯、交通、能源、农业等相关行业转型发展,同时促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新基建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催化工业生产等各行业从电气化自动化向智能化的演进过程,将大幅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水平。在新基建浪潮下,行业和企业必须拥抱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这恐怕是新基建带给行业和企业的最大变革。 新基建虽然目前只列出了七大领域,但这七个领域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起到“一业带百业”的效果。以5G为例,其网络基站建设将带动天线、射频器件等通信元器件和软件、5G终端等行业的投入,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重要的市场机遇。据测算,我国5G产业每投入1个单位将带动6个单位的经济产出。预计至2025年,我国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直接创造300多万个就业岗位。5G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结合,将撬动万亿规模应用价值经济,向工业、交通、能源、农业等垂直行业延伸。 新基建同样也给予了中国通号新的机遇,相较其他企业来讲,中国通号在新基建领域的机会主要集中在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上。随着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需求和建设里程的增加,轨道交通网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复杂,这就对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正是中国通号的主业与专长。目前,“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和车载ATP都还有一定的需求;未来160公里时速的集中式动车组对普列的替换也有较大空间;高速铁路控制系统的生命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2008年之后投建的铁路线路陆续进入更新升级阶段,市场空间巨大。此外,中国通号已开始布局货运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与神华集团展开深度合作,目前正在稳步推进相关技术的现场应用试验。 中国通号正在围绕中国高铁精耕细作,聚焦列控、通信在5G背景下的新突破新应用,聚焦智能高铁发展,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定位发展应用,打造全球领先的高铁“大脑和神经”企业集团。同时加大智能化高铁和新一代高铁的基础研究,谋求从基础突破引领下的应用创新突破,力争在下一代高铁发展中继续保持领先。 新基建的风险与防控 传统基建有风险,同样,新基建也面临新风险,需要谨慎应对。 一是资源错配风险。 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充电桩等新基建项目的应用,高度依赖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其布局规模与密度应与当地产业需求、社会生活需要相匹配。过度超前投资、过量投资,可能引发资源错配风险,出现传统基建中常见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等情况。化解资源错配风险,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分析研判,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甚至一城一策,精准布局新建领域和项目。 二是企业道德风险。 目前,新基建的行业前景和市场空间被国内外企业普遍看好,被部分企业看做是“唐僧肉”。如果相关企业技术过关,产品质量可靠,运维保障有力,在新基建项目中获取合理的经济回报也无可厚非。但是,当前新基建行业企业能力水平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少数资质欠缺的企业利用地方开展新基建的迫切心情和对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科技不甚了解,“小马拉大车”承揽新基建项目,造成建设施工质量问题。化解企业道德风险,项目招标方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招标具备资质的企业承建新基建项目;扎实做好各项尽调工作;建立完备的负面清单制度,将不良企业屏蔽在新基建之外。 三是金融财政负担风险。 本轮新基建会比较多地应用PPP模式融资。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资金不足,往往要求政府担保从地方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融资,以应收账款的名义给地方政府带来隐性债务,而企业回款也会遇到问题。按照各省份公布的计划来看,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新基建投资,财政赤字率将大幅提高,由于新基建项目资金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不计入赤字的专项债,未来系统性风险积累将会加大。政府和企业双方都应进一步规范PPP运作模式,加强PPP项目管理,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理不达标的PPP项目。同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宏观杠杆率,防范潜在债务风险。 精准遴选新基建项目 新基建项目众多,但在项目选择和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各类错配风险,企业需要精准遴选项目,做到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一、选好布局地区 基建项目是为产业和人服务的,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地区,也应是新基建的重点布局区域。新基建在人口流入的城市群都市圈应适当超前实施,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 二、选准领域与行业 首先,企业要紧跟党和国家对世界科技与产业发展作出的战略判断和抉择,向相关领域与行业聚焦。企业的优势在于对市场和需求反应敏锐,但也缺少宏观视野和长远规划,这就要求企业主动落实国家战略部署。 其次,企业要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有的放矢选择新基建项目。由于新基建发力于科技端,其前沿性、专业性强,准入门槛高,大型企业机遇相对较大。广大中小企业进入有困难,但可以通过公司混改、成立合资公司、技术或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第三,企业要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身投资能力的项目。新基建相对投资巨大,中小型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建设项目比较困难。如果一味贪大贪全,后续投资跟不上,有可能使项目搁浅。因而,企业要充分评估资金供给,必要时可争取国家专项债券、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等。 “一带一路”上的新基建 由于新基建的科技和资金门槛较高,能够参与建设的一般都是大型央企国企和行业头部民企,而“一带一路”项目也多由我国国企实施,因而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上的新基建具备明显的优势。 一是政策保障优势。 中资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基础上,将更多地得到我国政府的支持和保障。 二是技术优势明显。 在新基建各技术领域,很多中国企业走在世界前列。在研发投入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以5G技术为例,截至2019年4月,华为拥有的5G标准必要专利名列全球第一,华为、中兴、OPPO、中国电信科学研究院加起来拥有的专利达到了全球的36%。 三是资金实力雄厚。 中资企业,尤其是央企国企和行业头部民企,具有“走出去”的能力储备、资金优势和较强的融资能力。此外,还有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投资机构资源可资企业利用。 中国通号作为大型央企,也都具备上述优势,尤其在技术优势方面更为明显。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是中国新基建和“一带一路”双叠加的重点项目,作为高铁核心技术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是中国通号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国通号的海外项目有雅万高铁(雅加达-万隆)、匈塞高铁(匈牙利-塞尔维亚)和泰国复线铁路通信信号改造、埃及斋月十日城铁通信信号系统集成等项目。 随着中国轨道交通在“一带一路”的布局与发展,中国通号也必将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世界各国也都在发力高科技,准备迎接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在新基建领域各具优势,也在布局海外,中资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 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高质量的新基建,而不再是简单的传统基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越来越高的产品服务标准要求,中资企业必须审时度势,合理布局海外市场,充分发挥优势。中资企业要选准行业,干自己主业本行,发挥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体现中国品质和中国效率;要选好布局区域,在当前世界经济逆全球化的趋势下,全球供应链重新调整,正在从全球化向区域化发展,从长链条向短链条发展,从多区域协同向单一区域运作发展,新冠疫情加速了这些趋势的进程。 中资企业要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中国在全球和区域供应链的重要地位。“东盟智慧城市合作网络计划(ASCN)”就是中资企业“一带一路”上新基建的优质区域与优质项目选择。当前,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领域合作项目不断拓展,东盟推出ASCN更是给中资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ASCN将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宏伟项目的补充平台。 本文来源公众号“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推荐关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
浙江德融能源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五常大道181号华立科技园
Tel : +86-571-88900766 Fax:+86-571-89301033
网址: www.deronenergy.com
邮箱: office.deron@holle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