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共享:一带一路案例 | 如何充分享受东道国承诺的税收优惠政策?四个关键点的操作建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鼓励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进行海外投资,但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地区,多倾向于对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和业务风险的分析,而容易忽视税务风险,这为海外投资埋下了税收隐患。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到,为了发展经济,吸引外商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订了不少税收优惠政策。由于缺乏对投资东道国当地税法和签订的双边税收协议,以及中国税法反避税条款的充分理解,中国企业对相关投资活动是否需在当地缴税、适用何税种、适用税率及计税方法,投资项目是否满足当地税收优惠条件,投资架构是否受到中国反避税条款限制等等专业判断能力不足,更没有全局性税务筹划意识。 如何充分享受东道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今天,我们刊发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国际财税专家、国家税务总局税务专家顾问梁红星的文章,供关注国际税务管理的读者参考。 要 点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中资企业的投资项目时间往往较长,东道国的税制和征税方式很有可能在此期间发生变动。因此,对合同条款要有预判,预留税收变化的保障条款。 2、企业在与东道国政府申请税收优惠时,不仅要力争本企业(总承包方)的税收优惠,而且要力争整个项目的税收优惠,要把与本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供应商、分包商的税收优惠都涵盖进去。 3、中资企业(乙方)要特别重视在合同中专门约定税收优惠违约责任条款,要对业主(甲方)有详细和明确的调价及赔偿责任约定。这也是中资企业重要且可行的法律救济措施。 正 文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文/梁红星 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国际财税专家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专家顾问 中国国际商会“一带一路”税务研究小组副组长 如何充分享受到东道国承诺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中国“走出去”企业重点关注的重要税务事项。从实践看,“走出去”企业在投资意向谈判阶段和签约博弈阶段,就要抓住关键点,尽可能提前作出保障性安排,确保境外税收优惠落袋。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吸引外资的重要举措。实践表明,诸多中国“走出去”企业在享受东道国税收优惠上,走过弯路,受过损失。根据多年实操经验,笔者建议中国企业注重做好以下方面的操作,最大程度地保障白纸黑字上的税收优惠落到实处。 ■典型案例 某中资企业到东南亚某国承建水电站项目,与该国水电局(业主)签约时达成了免税条款。中资企业认为“合同在手,免税无忧”,因而没有进一步争取获得该国财政部门的免税函。 几年过去后,该国财政紧张,便以整顿税收秩序、加强征管为由,对所有外资企业进行稽查补税。 该国基层税务稽查人员认定,该项目虽有合同免税条款,但是没有财政部门的免税函,仍属程序不符,效力不够,最终决定对该企业以前年度追溯补税。合同中的免税条款,终成一纸空文。 ■分析建议 对于很多境外投资项目,中资企业是与东道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如能源部、水电局等)或国有企业谈判并签署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了相应的税收优惠。中资企业自然而然地认为,所签合同的税收优惠条款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从法律效力上看,东道国的税法制定和执行部门,可以否定或不予认可民事合同中的税收优惠条款。尤其在一些政局不稳定,立法、司法、执法相对分离,税制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获得最高法律程序上(国会或议会)税收优惠审核批准,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税收优惠的确定性。 因此,中资企业(一般是乙方承建方)在与东道国相关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一般是甲方业主)谈签合同时,建议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甲方(业主)有义务帮助乙方(中资企业)向政府相关部门(如财政部)申请,在一定期限内获取合同约定的税收优惠批文。合同谈签后,中资企业要及时跟进,催促业主积极推进,履行合同义务,并进一步与东道国的财政部,甚至国会(或议会)沟通协调,及时获取免税函或免税的总理令,或者国会批准通过的免税议案,以保障税收优惠条款得以有效落实。 ■典型案例 某中资施工企业投资阿联酋某工程项目,在与该国业主签订合同时,因当时阿联酋不征收增值税,就没有对未来新开征税种进行预判和预留约定。 2017年下半年,阿联酋进行了税改,自2018年1月1日起开征增值税,税率为5%,由业主支付工程款项时直接代扣代缴。 该业主以合同中没有预先约定条款为由,不愿调价或补偿乙方(中资企业)相关税负。中资企业与业主协商无果,只得背负起新增税种的税负,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现金流。 ■分析建议 中国“走出去”企业在谈判初期,对合同中税收优惠条款的阐述应专业且具体。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中资企业的投资项目时间往往较长,东道国的税制和征税方式很有可能在此期间发生变动。因此,对合同条款要有预判,预留税收变化的保障条款,将东道国现有税种和征收方式做一个定性的归类预设很有必要,即便以后东道国税制或征税方式有变,还可以保障相同属性和实质类似的税种,延续享受签约时的税收优惠待遇。 比如,中资企业与越南业主合同的参考表述为:与甲方(越南业主)就本合同适用于越南财政部、其行政区或地方当局对本合同所述的承建项目涉及征收的所有税收,不论其征收方式,将给予免税。本合同适用的越南现行税种是:利润税,利润汇出税,增值税,关税,个人所得税。本合同也适用于本合同签订之日后越南政府征收的属于增加或者代替现行税种的相同或者实质相似的税收。甲方(越南业主)应将越南税法所作出的重要变动及时通知乙方(中资企业)。 ■典型案例 某中资企业在西非某国总承包开发矿区,获得了免税20年的特殊优惠,是该国议会以法案形式特别审核通过的。但后来因情况有变,该中资企业准备将该国的采矿权和相关股权转让给中国第三方企业,并签约了很多中国分包商和东道国当地供应商。 那么,这一特批的免税优惠能否由未来的股权受让方(第三方中资企业)直接享受?其签约的上下游分包商、供应商能否同样享受?最终的答复是不可以,从而影响了该中资企业的股权转让合同以及分包合同的签订价格和条件。 ■分析建议 中国“走出去”企业如果在东道国承建大型的整体项目,如开发一个特殊经济园区或一个资源矿区,整个项目将涉及很多上下游参建单位,那么,企业在与东道国政府申请税收优惠时,不仅要力争本企业(总承包方)的税收优惠,而且要力争整个项目的税收优惠,要把与本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供应商、分包商的税收优惠都涵盖进去。因为若上下游企业不能享受相关税收优惠,税负仍会以合同含税价的方式转嫁给总承包方,最终影响到总承包方的总体税负。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中资企业以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项目申请最优的税收优惠(包括免税),而不仅申请本企业(总承包方)的税收优惠。当总承包商将来需要转让股权给第三方或准备退出该项目时,原先与东道国相关政府部门或业主谈定的税收优惠或免税批文,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和承继。 ■典型案例 在境外投资项目谈判初期,某中资企业市场和商务人员在与业主谈判时,更多地关注商务要点、后续项目与业主的合作等,对专门的税收优惠违约的调价和补偿条款重视不够,未能单独明确约定。 当东道国基层税务部门因故不受理税收优惠合同、强行征税后,这家企业陷入了与业主的无果谈判,对于违约赔偿的责任,业主推诿拖延,最终不了了之,相关税收损失只能由中资企业承担。 ■分析建议 中资企业(乙方)要特别重视在合同中专门约定税收优惠违约责任条款,要对业主(甲方)有详细和明确的调价及赔偿责任约定。这也是中资企业重要且可行的法律救济措施。将来,当东道国税务部门就合同约定的税收优惠进行征税或补税时,对于相应增加的税负,中资企业有权要求业主进行价格调增或者给予相应的补偿。 特别是在中方融资贷款的方式下,最好能够约定从融资划款的源头直接扣留相应的款项,以强有力地保障中资企业的税收利益。即便与业主有纠纷再谈判,甚至提起诉讼,有此合同依据,也能促使业主与东道国财税部门进行沟通、协商,保障已签订税收优惠条款在投资经营过程中得到真正落实。 来源:中国税务报/税海之星 本文来源公众号“走出去智库CGGT”, 推荐关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
浙江德融能源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五常大道181号华立科技园
Tel : +86-571-88900766 Fax:+86-571-89301033
网址: www.deronenergy.com
邮箱: office.deron@holley.cn